浙师大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中文夜校项目获全球媒体聚焦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以其中文夜校项目为切入点,深度呈现中坦语言文化交流实践。报道通过记录不同职业背景的坦桑尼亚学员学习中文的生动案例,彰显中文教育对当地青年职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国际主流媒体转载情况图片来源 国际处


19岁青年瓦哈德·哈吉·奥斯曼将中文视为职业发展的“敲门砖”,29岁创业者拉贾布·塞勒曼·马鲁古计划将其应用于跨境商业谈判,25岁渔业专业毕业生博克·朱玛·查查则正在探索中文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应用。本土教师埃马纽埃尔·理查德·莱贡加透露,该孔院每年培养的学员中,多数能成功进入中资企业或成为中文教师,印证中文教育对当地青年职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自2013年开设中文夜校项目以来,该孔子学院累计培训学员约5000人次,本期培训班吸引150名学员参与。课程设计兼顾语言能力提升与文化体验,通过沉浸式教学构建中坦民心相通的纽带。中方院长张笑贞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化“语言+文化+技能”培养模式,助力非洲青年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


截至目前,根据新华社提供的数据,相关英文报道已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印度、阿联酋、日本等全球282家主流媒体转载。报道的广泛传播,不仅展现了浙师大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阶段性成果,更凸显国际社会对中非教育合作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中文教育网络的重要节点,浙师大海外孔子学院正以实际行动诠释“文明互鉴”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教育动能。


来源:浙师大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