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承办的2025年外派中文教师岗前培训圆满结束。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处干部祝安、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处副处长、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副主任包亮,以及即将赴非洲任教的115位外派中文教师参加结业仪式。
学员代表王彩健代表全体学员,向授课教师及工作团队的辛勤付出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培训不仅传授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激发了大家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展望未来,他寄语全体学员在教学道路上乘风破浪、携手并进,将中国文化的璀璨光芒播撒至全球各地。张孟晋分享了自己出国经历的变迁,展现出中国发展带来的文化自信。他坚信,带着此次培训的收获启程,定能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教育的温度。
包亮向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浙江省教育厅对基地培训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圆满完成培训的学员表示祝贺。他认为,在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中,学员们已通过政策解读、实训演练、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课程,系统掌握了海外教学规范、跨文化沟通技巧及安全防护知识,显著提升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充分展现了外派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他强调,结业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他希望各位外派教师牢记使命、勇担重任,以中文为纽带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坚持学以致用,推动中文教育与当地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秉持开放包容之心,当好中外友好的民间使者。最后,祝安、包亮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培训为期两周,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第10年承办该项目培训。浙江师范大学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充分发挥非洲区域国别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优势,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与专业师资,为学员提供了系统实用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中文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非洲中文教育政策与文化、非洲本土语言基础、文化素养及海外安全教育等方面。其中,AI 技术实践课——数智资源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学课堂活动颇具亮点,通过智能语音评测、虚拟仿真对话训练、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数字化手段,为外派教师的海外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